明明叫“魔”圈,却依然一本正经——qdc Dmagic三动圈听感简析

2020.08.26
无标题文档

 


虽然耳塞的单元技术这两年有着非常多的新花样,但作为一个相对保守派的玩家,我一直会对许多“花里胡哨”的新品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急着吃螃蟹体验个新鲜劲儿,翻车率并不低。不过容易理解的是,这年头,出于卖货的需要,鲜明的卖点或许比产品力本身更重要,而qdc的Dmagic,中文名“魔圈”,就是一款卖点鲜明得不能再鲜明的产品,大品牌、专业背景、三动圈、颜值在线的公模Artwork、支持私模定制。


但就是这样一款外在条件个性十足的塞子,在把玩它的过程中,倒是让我的心态从“期待”变得“佛系”了很多,且不论随着动圈单元振膜技术的进步,三动圈结构是否“多此一举”,但抛去过程只看结果的话,只能说qdc还是那个qdc。


老样子,简单带过一下开箱环节。



相比较于上次开箱VX,魔圈这次最大的变化在于......好像也没啥变化,熟悉的蓝色皮质收纳盒,内部有方便绕线的固定装置,就是把铭牌的名字给改了下。不过反过来想,不到万元的塞子和自家现任旗舰用同款收纳盒,好像也不算委屈。



qdc也赶时髦地用上了自锁式可换插头,标配单端、2.5、4.4平衡三种规格,不用的插头可以顺手放进收纳包内的网兜里。再提一嘴,卖的和塞子一样贵的“龙鳞”他们也一起发给我了,关于这根线的部分在文章里不会占太多篇幅,我会把听感变化顺手更新到后面的内容里。



魔圈的公模颜值是非常在线的,至少长在了我的审美上,个人觉得比茶叶蛋要好看不少,而且老实讲他们官方详情页的资料图把魔圈的质感拍得偏保守了一些,实木外壳不仅纹理充满细节,也有一层漂亮的釉面光泽度。


佩戴层面没有什么好多讲的,自从变色龙V6开始,qdc家的公模佩戴有了不小的提升,魔圈不仅佩戴舒适、腔体也极轻,适合长时间佩戴的同时隔音也较好,标配的线材柔软易于收纳,无听诊器效应。



虽说是三动圈,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三个振膜,而是一个10mm的同轴双动圈配一个独立的高频振膜单元,而且出于私模制作的需要,qdc打造了一个“Dmagic”声学腔体,通俗点可以理解为在壳子套上去之前,耳塞的声音制作已经完成了,所以面对形态各异的耳模,也能够保证非常高的声音一致性,在经过茶叶蛋和天王星的实践后,这个技术应该已经趋于成熟。


至于开头我为什么说“qdc还是那个qdc”,其实很好理解,在这里我首先要劝退一波“传统动圈”的爱好者,魔圈大概率并不是一款你们所想要的塞子,【澎湃的低频、强烈的韵味、柔和的线条】,在魔圈这里完全不沾边。或许对于在调音方面一直有所追求的品牌来说,不论用何种单元,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的,qdc即便是使用了三颗动圈,也听起来是严谨而保守的基调,而且因为灵敏度较低,魔圈还是需要耐心挑一个靠谱的搭配。



先讲两个搭配失败的案例吧,首先是未煲开的情况下搭配了乐图S1,中下盘虽然比较稳,但高频略有失控,锐度和能量感都过头了。在入门级的前端中,我还试着插了老人家1795,这是一款推力与韵味兼备的蓝牙解码,我对这个组合的人声表现基本满意,但此时魔圈的低频很难出来,如果单纯去听鼓声曲目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把音量开大一些就OK,但在用正常声压去听泛流行曲目时,其中绝大部分的低频元素并不能很好展现出来,不仅量感偏少,而且浅而硬。


根据以上两个前端的表现,如果你手里没有大推力前端,那么在驱动魔圈时,声音柔和、能量感不强、最好是中低频偏厚实的前端更为合适,比如和我的手机IQOOPRO搭配时倒是没有明显的问题,而且据黄老师所说,和iPhone的搭配声音表现也非常中正。


作为一款低敏动圈,适合魔圈的还是声音相对宽松、粗线条、且电流足够充沛的机器,而且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魔圈的声场会有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结像位置较为靠后,而且纵深方向的形状近似三角形,最典型的例子是,人声结像位置是靠前的,但两侧的和声声部却很靠后,不在一个平面上。这里强调在推力不足时的某些糟糕表现不是为了强调它多么的难推、难搭配,只是给各位打个预防针,如果前端非常不给力,那么魔圈的下限还是比较低的,毕竟有时候被“秒摘”的器材,不一定是它本身的锅。



说完搭配方面的“注意事项”,我们回到魔圈本身的素质与音色上来。在这个价位上,魔圈还是有着直接的竞争对手的,比如风头正盛的Turii、标杆级的T9iE等,魔圈的劣势自然不用多讲,主要在于声音并没有明显的“圈味”,但三个单元并不是白用的,魔圈相比一众旗舰动圈,在声音的解析力、瞬态层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透明度也简直高到令人发指。在感官层面的分离度与纯净度上,魔圈应对绝大部分动圈的PK都是可以一耳朵胜出的那种,而且魔圈虽然依然能够体现出qdc的深度调教痕迹,但毕竟没有动铁那么强烈的线条轮廓感,而且人声有着一定的润泽度。所以魔圈在乐感层面的表现,相比qdc8和VX系列,还是有着更高的辨识度与相对更大众化的表现的,注意这里只是“相对”,如果你是监听素淡声的爱好者,魔圈必然还是处在你的需求范围内的。



两端延展层面,这次能够感受到qdc相比以往的变化与延续,变化的点在于,魔圈拥有非常充沛的高频延展,在听感上会比qdc以往的许多产品都要舒展和透亮,延续的点大家就自然顺势猜到了,它的低频量感并不充沛,依然是偏速度感的那类,无非是比qdc以往的动铁产品多了一点肉感而已,而且考虑到灵敏度的问题,这种肉感并不那么容易驱动出来。在入门级播放器中,最让我满意的是凯音新品N3Pro的平衡口,超高的输出功率不仅可以给魔圈带来相对不错的低频量感与动态,声场和结像的问题也完全听不出来,十分意外。



不严谨地说一句,动圈的“韵味”很多时候都和“涂抹”一词相关,不少传统动圈的音色建立在牺牲了解析力与动瞬态、透明度的基础上,魔圈既然没有往韵味的方向打造,那么自然会冗余出一些自己的优势来。在我看来,魔圈在器乐音色的塑造上可以用“漂亮”来形容,细节丰富、颗粒感自然又不显得糙,器乐的纹理感非常真实,相比T9iE、Major这种单圈来说,在小提琴与弦乐的塑造方面可以带来更好的解析力与更凝聚而鲜活的结像表现。


人声方面,个人觉得魔圈本身是谈不上有什么男女声音色倾向性的,说是寡淡也好,富有“可塑性”也好,看你往哪个方向去想了。韵味型的砖,只要推力足够都是可以随意搭配的,比如凯音N8、德森瑞DTR1,以及大多数AK家的机器,包括乐彼P6这种顶级参考级机器,搭配魔圈后也可以额外增添一股子蓬松感。



关于换线,对于qdc这样追求严谨的专业型品牌来说,其配线的第一要义必然是搭配音色,而不是去追求多高的素质上限,所以我极少推荐qdc用户去换线,提升部分素质换来音色的改变并不值得。而qdc既然这次出了官升,我就试着搭配了一下。


在与乐彼P6的组合中,龙鳞给魔圈带来了更高密度与更干净的声底,听张学友这类的人声韵味强了不少,细节更加绵密和自然,中高频的形体感变得有所圆润、进一步饱满,两端延展也拉的更开,唯一的问题是声场稍小了一点,但在推力充沛的情况下,魔圈的声场本身就是偏大的,所以相较于其他方面的显著改变,声场的一点点小牺牲我觉得无伤大雅。但就像绝大部分升级线一样,这根线依然会改变一些原本的音色,比如声音既然更圆润,那么器乐的纹理感就会减少一些、结像的边缘也有些羽化感,所以即便是改变很大,也还是要多审视一下,倒不一定是性价比的问题,提不提升远没有适不适合重要,有条件优先试听为好。



如果以烧友们的主流审美去评价魔圈,它肯定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韵味塞,qdc算是走了另一个途径来继续打磨自己的家族风格,也可能qdc所理解的韵味和我们以为的“音染”有所不同。这是一款略吃推力、但是搭配方向很明确、声音可塑性很强、上限也较高的塞子。而前文我没有刻意提到的声场,我在这里提一嘴,搭配金菊花、P6、N8、DX220MAX这种机器时,声场是非常大而宽的,结像靠前、且纵深充沛,而相反的,在搭配不好的前提下,它的声场“下限”也很低,可能会显得畸形而拥挤。此外,它也有着传统动圈在密度层面的劣势,骨架不够丰满,不过目前能把这一点做好的动圈耳塞寥寥无几,即便是qdc也不例外。


魔圈的声音表现还是很好总结的,音色杂食度高、也是市面上为数不多能够兼顾大动态和安定感的耳塞,直白、细腻、流畅、干净,横向对比旗舰级动圈的话,它在线条塑造和器乐纹理感方面有着非常出挑的表现,搭配上对器乐党更友好,如果你愿意折腾的话,相信我口中所描述的魔圈或许还有更高的上限可挖。最后再提醒一下,记得耐心煲一阵,煲开后的声音会更加宽松、高频控制力也更好一些。


最后再丢几张龙鳞的图吧,和以前一样,我不会向任何人强烈安利高端线材,土豪请随意~



评测来源:李凌佳琦

 

 
 

qdc官方网站:www.qdc.com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敬请期待!